为什么要谈教会治理?(三)

约拿单·李曼(Jonathan Leeman)

(接二)

这样,本篇序言的目的并不是论证支持一种形式的教会治理,论证它比另一种更优越,而是提供了在这话题上总体方面的论证支持。它呈现了教会治理为何十分重要的四个理由。

  1. 教会治理确立地方教会

……

  • 教会治理保守福音的“什么”,福音的“谁”

从教会治理在建立地方教会发挥的作用可以得出三个结论,这些结论提供了教会治理为何重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原因。第二,教会治理重要,这是因为它保守了福音的“什么”,福音的“谁”——福音信息是什么,相信福音的人是谁。

当代基督徒常常忽略教会治理。我们的理由是,对于拯救而言,唯独福音是至关重要。但请再次思想从普世教会到地方教会的运动,我在前面把它说成是一种进入治理的运动。这进入治理的运动把教会与世界分别开来,它把教会的福音信息和福音人群与这世界的虚假福音和不相福音的人分别开来。它通过辨认出相信的人和他们的信息,解决的是我之前讲的身份辨认和界定责任的问题。这就是说,教会秩序正式确认和界定福音的“什么”,福音的“谁”,这样就保护了这两样。

教会治理辨识福音和保护福音的工作,第一次出现在马太福音16:13-20,在那里耶稣实质上是让使徒正面回答两个问题:“什么”是对“我是谁”这问题的正确认信?你们中间的“”知道这认信?然后他确认了彼得和彼得认信福音的话,说这些话是从天父来的。祂应许要把祂的教会建立在像彼得一样认信(正确的“”和“什么”)的认信之人上。最后祂赋予彼得和众使徒天国的钥匙,做捆绑和释放的工作。他们手里有了钥匙,就能做出同样的正式确认,确认福音的“”和福音的“什么”。[1]

正如我之前所说那样,使徒教会通过洗礼和主餐发出的这权威宣告,就是教会治理的开始。它把教会在万民面前分开、辨别和确认出来,因此就从一代人到下一人,保护和保守了福音的“什么”和福音的“”:“是的,这就是福音,我们要给你施洗;”或者:“不,这不是福音,我们不会给你施洗。”

毫无疑问,耶稣非常关注教会,这是因为祂的名与这些使用钥匙的会众联系在一起:“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18,20,斜体为本人所加)。这些聚会和它们的成员,在万民面前特别代表基督和祂的荣耀,就如以色列在万民面前特别代表耶和华一样。一家教会通过捆绑和释放的钥匙,在不拥有土地的国度人群当中行使它自己的边界巡逻和颁发护照的工作。一家教会捍卫祂的名,祂的信息,教会里人人与祂的名联系在一起。毕竟,在这群体中成为成员,这是始于“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28:19,斜体为本人所加:也见徒2:21,38;4:12;5:41;8:12;10:48,等等)。

保罗跟随主在马太福音18:20的带领,提醒哥林多教会,他们奉基督的名正式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应当通过施行教会纪律惩治,使用这钥匙:“就是你们聚会的时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们主耶稣的名,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林前5:4-5前半节,斜体为本人所加)保罗要他们“审判”(12节)一个把自己与基督的名错误联系起来的人:“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11节)

神呼吁教会为祂名的缘故与世人分别,其背景始于旧约圣经。神具体把自己与以色列人联系起来,他们要成为顺服、洁净、纯洁、圣洁和向祂分别为圣的人,以此向万民表明祂的名。当他们玷污祂的名,祂就把他们从那地驱逐出去。然而,即使他们在被掳时仍亵渎神的名,因此神应许一个新约,这完全是为了祂名的缘故:“以色列家啊!我行这事不是为你们,乃是为我的圣名,就是在你们到的列国中所亵渎的。”(结36:22)。很有意思的是,保罗看回旧约圣经关于圣殿敬拜洁净的律例和圣洁的要求,把它们看作是对教会的预表。他再次使用这种敬拜的说法,论证基督徒应当是一群用记号分别出来的人: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6:14-18)

因为神完全关注祂自己的名和声誉,基督就授权了众教会使用天国的钥匙。祂已差派他们通过洗礼和主餐,标明福音的“什么”和福音的“”。也许两个例证可以具体说明这一点。例证1:一位主日学老师开始教导一种虚假的福音,一种虚假的福音是“什么”,并且拒绝接受纠正。这种异端如果通过教会传播,就会破坏这一家教会的福音见证。例证2:一位年轻的单身男子去一位较年长的教会成员家里,发现这位教会成员虐待他的妻子儿女。这位年长的人显出是一个虚假的福音的“”。这种假冒为善若得不到纠正,就要在这较年轻的人的生命中破坏教会的福音见证。很有可能这较年轻的人会得出结论,信福音的人与不信福音的人并没有分别,所以为什么还要去相信福音!?在两种情形里,教会都应使用钥匙纠正关于福音的错误,首先是口头警告,最终若有必要,要把犯罪的人从教会成员中开除出去,从主餐的桌子前排除出去。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几样功课。第一,教会治理保护教会脱离异端分子和假冒为善之人,因此就保护了福音。教会对假福音击锤作出判决,就澄清了教会的信息。

第二,福音的“什么”和福音的“”是教会治理最至关重要的问题,甚至要比教会领袖是谁更重要。教会就是它信福音的成员,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言语要冲击万民对耶稣的看法,其影响力超过关于失败跌倒的教会领袖的头条新闻。是的,我的会众制治理的确定立场是贯穿这看法当中,但我相信任何抗罗宗人士都能在恰当作出限制说明之后认同这一点。

第三,基督徒绝无可能把所谓的建制教会撇在身后,甚至在他周间不上教会时也不可能,因为建制教会对他信仰的确认,是公开地把他生活的其余部分(例如他如何对待妻子儿女,在办公室工作,与邻居互动,花时间度假)与耶稣的名联系在一起。我们在一家教会的成员身份,让我们整个人生都在讲述关于耶稣基督的事。因着洗礼和主餐这些教会制度化的作为,成员彼此认出对方是基督徒。简而言之,我们无法如此截然把“建制教会”和“有机教会”分别开来。

这意味着,第四,不管有意无意,我们基督徒作主门徒的生活是受教会治理塑造。稍后我还要进一步探索这第四个功课教训。

换一个角度假设,圣经描述的众教会并不存在,基督徒的聚集只不过是由基督徒个体组成的松散群体,没有权柄通过洗礼和主餐,在信仰方面彼此捆绑或释放,而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凭自己辨认出自己的身份。那么说得最轻,这世界上基督教信仰的光景就会一团糟糕。重生的基督徒(或普世教会)理论上可以存在,但没有好办法彼此辨认出来,或活出群体的身体生活。一个个人说,耶稣是主,另一个个人说,耶稣是神所创造的万物中的第一位,这两个人都说自己是基督徒,有谁可以说这两人都不是呢!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没有好办法把假师傅与正确教导的人区别开来,把虚假认信的人与真实的认信者区别开来。那位虐待配偶,或玩弄女性,或贪污的人,他口称耶稣的名,实际上是在代表耶稣吗?有谁能说他不是!?哪些聚会是基督徒的聚会?是独一神论,摩门教,还是美国人的聚集?如果他们说自己是基督徒,有谁能说他们不是?在所有这些情形里,基督教信仰会面对比现在已有更严重的公关危机,没有办法“追踪”基督的百姓,没有办法去把握基督教信仰的实在。

还有,当代有人论证说,地方教会并非必不可少,基督徒需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自己选择的团契,这种想法何等愚昧。许多自称的基督徒,他们不让自己顺服在一家地方教会之下,这也是何等愚昧。他们对于自己的信仰,自己对福音的把握真是如此自信吗?他们对于其他每一个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对福音的把握有信心吗?

保罗认定加拉太的众教会应能分辨出真假福音之间的分别,他认定他们有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的权柄,坚持教会要传讲真福音(加1:6-9)。保罗认为哥林多教会应能辨认出一种生活,是在伦理方面与福音不一致,他呼吁他们保护福音的声誉,把一个不悔改的罪人从教会成员中驱逐出去(林前第5章)。他相信这些教会会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使用权柄保护福音和福音在圣徒生命中的见证。他期望他们运用他们的教会治理。

肯定的是,一些教会治理要比其他教会治理能更好捍卫福音的“”和福音的“什么”,因此就着教会治理进行辩论,这很重要。暂时从我自己的会众制和浸信会角度来看,我相信重生的教会成员身份保护福音,因它把教会中的成员身份限制只给相信的人,而不是相信的人和他们的儿女。我相信会众制保护福音,因它强调装备圣徒进行侍奉,稍后我会论证说明这一点。但那更大的画面就是,任何教会治理都比没有教会治理要好,因为一家不规范的教会,要比没有教会好。一群形式上不联结的基督徒,可能会偶尔聚集,享受共同参与福音。但一两年过去,出现一场争议,所有通常在基督徒之间发生的罪在他们的团契中发生,传道人来了又去,假冒为善的人和异端分子进入他们无组织的聚会,一代人让位给下一代,看看这群人能有多稳固一同持守福音。他们会坚持一年时间吗?他们的成员会继续在福音中站立得稳吗?他们当中少数人可能会。

简单来说,教会治理保护了对福音的定义和阐述,捍卫福音信息,就像戒指的金属爪为宝石做定位工作一样。教会治理也保护福音的百姓,在他们的生活与认信冲突时警告他们,把他们指向堪称福音生活典范的一群人,因这些人“无可指责”(提前3:2)。所有这一切都保护和增强教会在社区、城市和国家中的福音见证。

(待续)

译自:《浸信会根基:反建制时代的教会治理》,编辑狄马可,约拿单·李曼


[1] 对这段经文更详细的讨论,请再次参阅我在本书撰稿的《对合一、圣洁和使徒传承的会众制进路》这一章,更详细的论述,请参阅本人著作The Church and the Surprising Offense of God’s Love: Re-introducing the Doctrines of Church Membership and Discipline(Wheaton: Crossway, 2010), 178-95,或 Political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16),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