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han Lovell
耶和华说:“你出来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祂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王上 19:11-12)
列王记上19章“微小的声音”,也许是列王记上下这两卷书中人最经常用来讲道的经文。传道人喜欢指出,聆听神的声音,这常常是一件安静的事,神经常在低声中,而不是在雷鸣中说话,有时最壮观的神迹,是人经过却几乎根本不加留意的神迹。没错,但人经常经过却不加留意的,是这一刻在圣经神学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于北国以色列来说,情况一直不妙。当前的君王亚哈,娶了一位西顿公主耶洗别为妻,耶洗别下定决心,要尽其所能在以色列当中铲除对耶和华的敬拜。这就是以利亚在迦密山上与巴力的众先知对抗(王上18:20‑46)这有名故事的背景。耶和华要断然让人看到,祂是神,巴力不是神。这是一场荒诞的对抗,局面大大有利于巴力。巴力有超过四百位先知,而耶和华的先知只有一位。他们献上的祭物是干的,以利亚献的祭物浇水湿透。他们行礼大叫,好几个钟头呼求,那位并不存在的神却充耳不闻,而以利亚只发出一个简单的祷告,火就从天上降下,不仅烧尽所献的祭物,还烧尽了水、木头和石头的祭坛。百姓悔改了!巴力的众先知被刀剑所杀!肯定的是,这戏剧性的大能彰显足以最终终止以色列的偶像崇拜了吧?震惊威严的战斗,最终要牢牢在北国的人心中建立起神的国度!
但是当耶洗别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悔改就到此为止。以色列人一到撒玛利亚,他们就再次回归巴力,以利亚被迫逃命。他去到何烈山(西奈山),回到一切事情开始的那地方。耶和华问他:“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王上19:9)这是一个好问题,以利亚盼望在这里做成什么?也许让以色列有一个新开始?以利亚知道神要成就祂的应许,就是要从亚伯拉罕的后裔建立起一个国度。但是人人都在一位王后的掳掠之下,拜外邦的众神,唯独以利亚一个人留下来跟从耶和华(王上19:10),这应许还怎能实现?大能的神要发出一阵强风,把水分开?祂要再次降下,在烟火中宣告这百姓归祂自己所有,让这座山第二次摇动(见出19:18)?不是的,这一次耶和华不在风中,也不在火中,也不在地震中。
耶和华出乎以利亚的预料回应他的哀叹。耶和华不是在从天而降进一步的大能奇事中说话,而是用微小的声音说话。有一群余民,以色列中有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王上19:18)。一小群伤心的人,躲藏在山洞里,躲开耶洗别;被人践踏,伤心,温柔的人要承受地土。除此以外,还有一件全新的事要发生:因为在旧约圣经当中第一次,一位外邦的君王要受膏抹(“成为弥赛亚”,19:15),但这位弥赛亚来,是要与以色列作对。就在这一刻,神开始兴起列邦反对祂自己的百姓。被掳已经开始。
这一刻的意义,远超我们在安静灵修时聆听神的声音,因为在这一刻,我们认识到旧约圣经并不是荣耀神学,并不是一位神势不可挡得胜的故事。在这一刻,事情变得很清楚,旧约圣经是十字架神学。以色列必须死,耶和华的土地、祂的百姓、祂的圣殿、甚至祂自己的荣耀都要被交给外邦人,因为再多的胜利也不能建造神的国度。但通过这死,耶和华的国度将要临到。众先知现在必须学会不可藐视这日的事为小(亚4:10),因为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的日子已经过去(路9:54-55)。神现在要通过忠心的余民、那位受苦的仆人、降卑的弥赛亚、十字架的愚拙动工。人不再在地震中,而是要在“成了”,十字架上那刺透人的声音中听到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