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任何事超过爱基督的人,并不爱基督…..失去基督,你就失去一切。——汤姆斯•布鲁克(Thomas Brooks)
阅读清教徒文学作品,四十年来一直给我灵命带来一种极大帮助。当圣灵在我十四岁开始使我知罪,让我知道我罪的严重,律法是属灵的时候,我查考圣经,倾尽全力读完我父亲书架上的清教徒作品。我的母亲每晚十一点都从楼梯下往上喊,“熄灯!”在我父母熄灯之后,我又重新打开房间灯光,一直读书到十二点半或凌晨一点。我读了由真理旌旗出版社出版的所有清教徒著作,开始设立一套教会藏书,成立一个名叫圣经真理书籍的非牟利机构,后来成为一位牧师,成立了宗教改革传承书籍出版社。在我生活当中,我已经花了数以千计小时的时间阅读清教徒作品,在过去四十年间,售出成千上万本清教徒著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本书已经努力表明,清教徒的神学非常合乎圣经,富有教义、经历和应用方面的价值。他们努力把神的话语应用在生活每一范围之内,从个人灵修到家庭,从教会到国民身份,乃至国际间关注的问题。我们在本章要思考从清教徒得到的几个具体应用方面的功课,以此对那“为什么”的问题作出我们结论性的回答。
聚焦基督
清教徒让我们看到人该如何聚焦基督。正如圣经清楚表明的一样,传福音必须要见证那记载,就是神已经把祂的独生子赐下(徒2: 3; 5: 42; 8: 35;罗 16: 25;林前 2: 2; 加 3: 1)。因此清教徒教导我们,任何基督不在当中居首位的讲道,都不是正当的讲道,威廉•波金斯(William Perkins,1558– 1602)说,所有讲道的核心,“就是为了赞美基督而本于基督传讲一位基督。”根据汤姆斯•亚当斯(Thomas Adams,1583– 1652)的说法,“基督是整本圣经的要点。圣经预言、预表、预兆、彰显和证明的基督,出现在圣经每一页中,几乎在每一行间出现,圣经不过就像婴孩耶稣的襁褓。”以撒•安波罗修(Isaac Ambrose,1604– 1664))说道,“要把基督看作就是整本圣经的本质、精华、灵魂和范围。”
清教徒和保罗一样传讲钉十字架的基督,巴刻说,“清教徒的讲道围绕‘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因这是圣经的轴心。传道人的使命就是宣告神全备的旨意,而十字架是这旨意的中心。清教徒认识到,穿行在圣经中各种地形中的路人,只要看不见了名为加略山的那座山,马上就迷了路。”
清教徒是热爱基督的人,写了大量关于基督美好的作品。请留意罗哲夫(Samuel Rutherford,1600– 1661)为他主所发的热情:“把千千万万个世界乐园的美好,汇聚成就像伊甸园一样;把所有树木、所有花朵、所有香气、所有色彩、所有滋味、所有喜乐、所有可爱、所有甜美都聚集合而为一。哦,那将是何等美丽卓越之事?然而这与那美好、至宝贵的可爱基督相比,就如一滴雨水不及一万个地球的一切海洋、河流、湖泊和源泉。”汤姆斯•古德文(Thomas Goodwin,1600– 1680)得出结论说:“天堂若没有了基督,于我就如地狱。”
(待续)
译自 《清教徒神学》,作者:周必克(Joel R. Beeke),马克•琼斯(Mark Jones)
第59章 今天从清教徒神学学到的实际功课
保持符合圣经的平衡
清教徒让我们看到如何在讲道时保持正确、合乎圣经的平衡。让我们来看三个重要方面:
• 保持基督教信仰客观和主观层面的平衡。客观是主观赖以生存的粮食,因此主观总是扎根于客观之中。比如清教徒说,得救确据的首要根据,是扎根在神的应许之上,但这些应许必须通过蒙恩的主观证据和圣灵内在的见证,对相信的人来说变得越发真实。没有圣灵把神的应许应用在信徒身上,神的应许就导致人产生自欺和属肉体的自以为是;另一方面,没有神的应许和圣灵的光照,自我反省就会倾向导致过度内在审示,捆绑和律法主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基督教信仰绝不可彼此分开。
我们必须努力生活,显出基督是根据祂主动和被动顺服这客观的作为,在我们里面与我们同在。基督的福音必须作为客观真理加以传扬,也必须由圣灵加以应用在人身上,由人凭信心内在加以把握。所以清教徒拒绝两种信仰:一种是把主观经历与客观的神的话语分隔开来,因此导向以人为中心的神秘主义的信仰;另外一种是按照历史性或暂时的信心这虚假的根基,自以为是认定自己肯定得救的信仰。
• 坚持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之间的平衡。几乎所有清教徒都强调神是完全掌管主权,人是完全负有责任。如何从逻辑方面解决这一点,这是我们有限的头脑无法做到的。当有人问司布真,这两个重大、合乎圣经的教义如何能协调起来,作为一位真正的清教徒继承人,司布真加以回应,说他不明白朋友为什么需要和好。
他继续把这两个教义比作是一条火车道的两条铁轨,基督教信仰在这条路轨上奔驰。正如火车的铁轨一样,这两条互相平行前进,看起来在远方融合成为一点;同样神主权和人责任的教义,在今生看起来是彼此分隔,将在永恒汇集在一起。清教徒会全心认同这说法,他们说,我们的任务,并不是在今生中强迫它们汇合在一起,而是保持它们的平衡,并且相应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追求一种充满活力,有经历的基督教信仰,这种信仰既尊崇神的主权,也认真对待我们的责任。
拒绝阿民念主义和极端加尔文主义。因着阿民念主义和决志祷告为上的方法,虚假认信的人今天众多。为了迁就不结果子的“基督徒”,人又生出“属肉体的基督徒”这套理论。清教徒使用他们主权恩典的救赎论观点抗争阿民念主义。约翰•欧文(1616-1683)写的《阿民念主义现形记》和《在基督死中死亡之死》大有能力地强调了人堕落的意志是受捆绑。
另一方面,今天越来越多改革宗的保守派人士离开加尔文的观点,认同一种看法,就是神并不是真诚无条件地向每一个听到福音的人传讲恩典。结果就是,福音传讲受到妨碍,人的责任经常若不是被否认,也是被取消。令人高兴的是,当我们阅读清教徒的作品,比如约翰班扬(1628-1688)的《来,欢迎到耶稣基督这里来》,约翰•豪尔(John Howe,1630-1705)写的《救赎主的眼泪为失丧灵魂而流》,或威廉·格林翰(William Greenhill,1598-1671)的讲道,《人为了自己可以得归正,必须、能够做什么?》,我们就得以摆脱这种对恩典教义唯理主义、极端加尔文主义的解读。如果你是带着一种真正的、改革宗信仰的平衡讲道,你的一些会众可能会把你称作是极端加尔文主义者,其他人可能说你是阿民念主义者,但你是稳固合乎圣经。
(待续)
译自 《清教徒神学》,作者:周必克(Joel R. Beeke),马克•琼斯(Mark Jones)
第59章 今天从清教徒神学学到的实际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