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无情欲波动:苦难世界的盼望

作者:Matthew Barrett

思想是有后果的。

回顾20世纪,一种思想带来了严重后果,就是人共同认定神受苦。富有影响力的神学家,如尤尔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试图给一个受苦的世界,一个被两次世界大战撕裂的世界带来盼望。莫特曼苦苦思索纳粹集中营的暴行;莫特曼听到犹太人的呼声:”神在哪里?”他回答说,上帝就在集中营那里,祂也在受苦。在毒气室受苦的是神,吊在绞刑架上的是神。正因如此,我们在一个痛苦的世界就有了盼望,因为我们知道,神知道我们的痛苦。

老实说,莫特曼的论点可以极具说服力,在情感方面也非常吸引人。也许你参加过一个查经班,一位好友因遭遇一场悲剧而流泪哭泣。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可能某人会说:”别担心,神在和你一起受苦。祂和你一样痛苦。祂和你一样哀伤不已。” 有一位受苦的神,这种想法与我们关系方面的本能产生共鸣,似乎是我们受苦时候的一大安慰。

但是,正是在这些艰难时刻,我们泪流满面的时刻,神学才最要紧。虽然告诉一位朋友,神也在受苦,这似乎是一种安慰,但进一步思想,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危险的念头,一种最终不会给人带来安慰或盼望的念头。

救命!我家着火了!

为了更好说明这一点,请看一个例子。想象一下,如果你家突然着火,你逃出火海,在街上观望时,突然意识到你的孩子还在里面。如果在那一刻,一位邻居跑到你身边,要感受你的痛苦,与你感同身受,你的邻居就点火自焚,你觉得怎样?

很自然,你会看着他们,觉得难以置信,甚至可能会因着他们疯狂的反应勃然大怒。在那一刻,你其实需要谁?你需要的,是那位能用稳定受控的信心,观察形势,冲进火海,把你孩子从死神手中救出来的消防员。在那地狱般的经历中,只有那位拒绝被情绪崩溃胜过的消防员才是你的盼望。

关键就是:一位受苦的神,一位受制于情感变化的神,仔细想来并不那么让人得安慰。一个受苦的神也许像我们一样,但不能拯救我们。事实上,一位情绪化的神,和我们一样都是茫然无助。在受苦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位不受苦的神,一位战胜苦难,救赎我们,还这邪恶世界公义的神。

重新认识一个古老说法:无情欲

出于这原因,教会——从早期教父到威斯敏斯德公认信条那时候——都相信圣经启示的神是一位无情欲的神;祂无情欲波动。

在19世纪之前,”情欲”这词只用来讲被造的人,而不是造人的神。这是一个有负面含义的词,用来指容易改变,受制于他人情感力量的人或事物。因此,当我们的前辈否认神有情欲的时候,他们看神是不变、自足的创造主,与总在改变、有缺乏的受造之人区分开来(就像保罗在使徒行传17章所做的分别)。

我们从”情欲”这一个词,看到基督教的神和希腊神话的众神之间的区别,那些神祗受情绪波动影响,被情绪变化所胜,被另一位的意志改变或操纵。前一分钟,他们放纵私欲,下一秒他们勃然大怒情绪失控。托马斯·维南迪(Thomas Weinandy)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基督教的神”不会经历连续波动的情感状态;受造界也不能如此改变祂,让祂遭受任何变更或损失”。这就是神无情欲波动的意思。

那么,我们必须澄清,着火房子的例子有一个缺陷(所有例子都有缺陷,难道不是吗?)在惊恐混乱的那一刻,那位消防员决心不被情绪波动所胜;但是,神无情欲波动,这不仅出于祂的决定,还是祂本性使然。祂没有情欲波动。换一句话说,有情欲波动,这与祂本性相悖;祂不可能有情欲波动。

你会问,为什么是这样?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一位有情欲波动的神是可变,情感可变的神。但请记住,我们从圣经得知,神不改变(玛3:6;雅1:17);祂不改变。那么,无情欲波动,就是神不变本性的自然必然结果。这不仅对神做什么,而且对神是一位怎样的神而言都是一个核心问题。

冷漠无情?

如果神无情欲波动,这否意味着祂克制情感、没有生命、无动于衷、无情、没有能力去爱或怜悯?不幸的是,这是人对神一个再常见不过的丑化攻击。实际上,神无情欲波动,这确保事情恰恰相反:神不可能比祂亘古以来皆如此的更活泼更有生命力,更有爱。

请记住,圣经不仅说神不变,还说祂无限(诗147:5;罗11:33;弗1:19;2:7)。祂无可限量,不仅在规模,而且在祂存有这方面均是如此。祂不受限制;祂绝对完全。如果神无限,那么神里面的某样事情,绝不可能要受到激活才能发挥全部潜能。用花式的神学术语来说,神没有情欲潜能。相反,神与祂的属性一致,都是无限量的。换一句话说,祂有最大限量的活泼,祂不可能比祂亘古以来就充满活力那样更充满活力。教父说明这一点的时候,喜欢把神称为作为纯全(actus purus)。祂所作不可能比祂所是更完全;否则,祂就是不及完全,有限,需要改进了。

把这真理运用在比如爱这样的属性上,我们就能清楚看到,为什么神无情欲波动,这如此至关紧要。如果神无情欲波动,那么祂不仅有爱,而且祂就是爱,祂是无限量的爱。祂不可能变得亘古的时候更有爱。如果祂可以变得这样,那么祂的爱就是如情欲波动,会改变,也许从好变成更好,这就意味祂的爱从一开始并不完全。

从这光照下,神无情欲波动,这就确保了神是无限量的爱。一位有情欲波动的神的爱可变、可提升,但一位无情欲波动的神的爱无限完全,并不改变。无情欲波动,这保证神的爱不可能比这爱的爱更无限。神不取决于他人来激活和成全祂的爱;不,祂是无限量的爱,永恒、不变、独立于受造界之外。

总而言之,神无情欲波动,这虽然似乎有违直觉,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一位有位格的神,祂是永恒不变的爱。神无情欲波动,这远非冷漠或无动于衷,而是向相信的人保证,神不可能比祂亘古以来就是爱更有爱,而这是一位有情欲波动的神不可能向人保证的。

在患难时,神无情欲波动,这是我们真正的盼望

我已经说过一次,但要再说一遍:思想是有后果的。虽然一开始,一位有情欲波动、受苦的神,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危险的想法。这想法之所以有危险,是因为它破坏了基督徒的信心和确信——-甚至基督徒的盼望——在真正受苦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神情绪波动,我们怎能知道祂会信守应许?祂的福音应许可能就会像祂的情绪波动一样迅速改变。如果神受情绪波动影响,我们怎能有信心,相信祂自己的品格保持不变?祂的爱可能不会稳固,祂的怜悯可能不再是直到永远,祂的公义不能保证将来得胜。

这也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想法。正如凯瑟琳·罗杰斯(Katherin Rogers)承认那样:“我自己发现,一位我们让祂受苦,需要我们才能成全的上帝这观念,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神学概念”。它之所以令人沮丧,是因它不能让我们转向神,以祂作我们的磐石和山寨(诗18:2),而是让我们可怜这位神,因祂和我们这些祂所造的有限受造之人一样,在苦难中无能为力。

但是,神无情欲波动这好消息,是给人带来盼望的好消息。生命中最困难的试炼重创我们的时候,我们这位有位格、充满慈爱的神,祂那不可测透的计划并不动摇,因祂是一位不变、没有情欲波动的神。虽然痛苦打击沉重,我们却要和马丁路德一道起来歌唱:

“上主是我坚固保障,

庄严雄峻永坚强。”

译注:凯文·德扬(Kevin DeYoung)在2010年T4G大会上的发言,《奇异的爱,怎能如此:我主我神竟为我死?——为何神不受苦,这让基督受苦的福音更显荣耀》在这问题上的阐述,从以下角度说明了神无情欲波动这教义的宝贵。

在《为神无情欲波动辩护》这一部分的第四点:

4. 圣经论到耶稣基督的话,不能自动、不加限制说明地用在神身上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降生、哭泣、受苦和死。但这并不意味着神降生、哭泣、受苦和死。三位一体的第二位在十字架上受苦。但祂是身为一个人经历这苦难。耶稣在时间之内的经历不能自动归于一性或另一性。耶稣的经历而应归于以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的神子。

因此,是的,耶稣完美让我们看到神是怎样的一位神。祂向我们显明神的爱、大能和怜悯。但这并不意味着耶稣的每一样经历都可以用来断言本为神的神,或用来指着神性说。属性相通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常识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圣经也不允许。神不能被试探,但我们可以断言,耶稣曾经受试探,因为论到作为人存在的子神的说法,并不总是能正确用在本为神的神身上。

结束部分,《神无情欲波动,为什么这是好消息》的第4点:

有了神无情欲波动,道成肉身就不是在启示神永远的受苦,而是最深刻显明神恩慈的品格,祂以此品格,在爱中选择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身为人受苦。我们在苦难中的安慰,并不是父与子一同受苦,也不是神继续与我们一道受苦。我们深深的安慰,是神子由爱感动,与父神和圣灵神完美合作和一致,撇下祂不能受苦的特质,使祂可以成为我们的一员,为我们受苦。

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以及随后受难显得更荣耀,更奥秘,更充满爱,因为神在基督里,出于自己的自由选择,经历了神在自己里面从未经历过,若非如此也绝不会经历的事情,就是人的受苦。

全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