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Reinke
乔布斯在2007年的Macworld Expo上推出iPhone手机,一年之后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iPhone。我现在难以想象,没有了它我的生活会是怎样。
有七年时间,一部iPhone总在我左右,它早上唤醒我,它播放我收藏的音乐,帮我进行日程安排,用照片和录像捕捉我的生命,它让我享受把不长翅膀的小鸟发射弹出去,落在与它们为敌的猪身上,它是我随时随在的门户,进入Instagram,推特和Facebook。
我的iPhone成了我日常生活如此一部分,以至于我很少有自我意思地想到它,而这正是让大卫•威尔斯(David Wells)关注的问题,75岁的威尔斯是一位认真思考的思想家,他已经用了几十年时间观察教会中的潮流。
威尔斯请基督徒思想智能手机带来的后果。“当我们生活在这不断的干扰中,这会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什么影响?”他最近在一次访谈中说:“事实上,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平行的宇宙里,一个虚拟的宇宙中,这能耗尽我们所有的时间。当我们在不断运动,当我们因着不断的视觉刺激成瘾的时候,我们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着智能手机,生活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iPhone如何改变了我们?对我们自己问这些问题,这可能令我们惧怕,但我们必须问这些问题。
互联网时代
威尔斯快快提醒我们,我们进入了这称为“互联网时代”(或“信息时代”)的试验只不过有20个年头。我们所有的数码沟通科技相对而言都是新的。有一天我们要回过头来更准确看智能手机对我们的大脑、内心和灵魂造成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安逸,推迟对将来作自我反省,我们需要现在就问自己这些问题。
如果我们愿意聆听,就会发现一些在真道中有智慧的基督徒前辈,他们正在问重要的问题。其中一位这样的长辈,就是丹佛神学院哲学教授道格拉斯•格鲁希乌斯(Douglas Groothius)博士,格鲁希乌斯博士自从在1997年发表了《虚拟空间中的灵魂》一书后,就一直在追踪观察互联网对灵命的冲击。
我最近有幸与格鲁希乌斯博士作了一次访谈,讨论我们的iPhone正在如何改变我们。他认为我们应当思想六方面的改变。
改变1:我们看什么就变得像什么
这句话一开始听起来很抽象,但却是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的其中一件最简单(也是最深邃的)心理现实:我们看什么就变得像什么。人拜偶像,就变成偶像的样子;人敬拜基督,就变得有基督的样式。圣经有许多经文说明这一点:诗115:4–8,罗1:18–27, 12:1–2, 西3:10和林后3:18。
我们喜爱看的,就是我们所敬拜的。我们花时间看的,塑造我们的内心,塑造我们成为我们现在的为人。这灵里的事实令人惧怕,也对人很有帮助,但它引发出一些问题:我们花如此多时间看我们手机发光的屏幕时,我们的灵魂会有怎样的改变?我们如何被改变?我们如何被塑造具有某种形象?
格鲁希乌斯博士警告说,我们看什么就变成什么样子,这其中一方面体现在关系方面。我们彼此的数字互动,经常必然是短暂和表面的,这开始塑造我们一切的关系。“当你与人的互动开始变得肤浅,你可能会变得习惯于此。”我们所有的人际互动就都有了同样的形态。我们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作出一系列像推特一样局限在140个字以内的回应,交谈肤浅,几乎没有任何属灵意义。
“我们在网上互动的方式,成为我们网下互动的正常标准。Facebook和推特的沟通相当短,被删减,非常迅速。这并不是与人很好交谈的方式。而且好的交谈涉及聆听和时间把握,而互联网沟通把这一切很大部分都取消了,因为你并不是与一个人面对面在一起。所以当某人发送给你一条信息,你可以忽略,或者某人发给你一条信息,你可以两小时以后才接收。但如果你在真实的时间内,在真实的地点,有真实的身体和真实的声音,那就是相当不同的动态机制。你不应当用推特互动的方式对待另一个人。”但如果不小心,我们确实会变成这样。
改变2:我们忘记了自己是有限的人
我在根本上是一个有限的人,在我能知道、能阅读、能参与,(也许更重要的是)在我能实际关心的方面非常受限制。然而我的手机给我一切 ——新的新闻,新的突发事件,新的录像,新的音乐,新的照片,我Facebook上所有朋友新的更新。
我们拥有智能手机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落伍。我们不想错过任何扩散得非常快的事,我们追踪流行热点,最主要是出于惧怕被撇在后面。渐渐我们就忘记了我们的有限,我们失去了对自己受限制的感受。我们开始贪婪想吃那有不受限制知识的禁果,潜意识渴望要变得像神一样无限。
格鲁希乌斯说:“智能手机把我们的兴趣全部吸收,因为它如此吸引人。它能做如此多的事。并且在一种意义上,它要求我们与它一道做如此多的事。但人类是有局限的,我们只能一次想通一定数目的事,我们只能正确感受有限的事。这些科技要用推特上的新推文,Facebook上的信息,以及Instagram上分享的照片,把我们拉伸跨越整个地球。但我们需要接受我们是有限这事实,如果我们真正承认自己有限,以及正如保罗说的,活得好的人生,是活得认真的人生(弗5:15,西4:5),我们就真的需要对这些事情的其中一些说不。”
改变3: 我们应当单任务处理的时候却多任务处理
我们习惯了肤浅的友情,分心忘记了我们关注的有限,忽略了我们个人的有限,就接受了多任务的神话。我们做什么事都进行多任务处理,尝试在同一时间朝两个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尝试在相同时间身处两个地方,尝试同时生活在实际空间和虚拟空间之内。
这种现代的试探解释了为什么格鲁希乌斯博士禁止他的学生上课时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脑。“我认为我们身处一种非常容易受干扰的文化,我们尝试对不应多任务处理的事进行多任务处理,这些事应当是单任务处理的。所以我对学生说,‘你不能多任务研究哲学。’”研究哲学的时候,不可因为推文分心。如果研究哲学不可这样,那么我们在认识神的时候,在我们的祷告生活中,更是何等应当追求单任务处理?
在现实当中,圣经呼吁我们过一种专心一意,反省自我的生活,而这经常被多任务带来的纷扰挫败。如果一件事情重要,那就值得单任务处理,这意味着事情必须要有优先次序,胜过我们iPhone屏幕上不断弹跳出来的通知。
改变4: 我们正在忘记身历其境体现的喜乐
使徒约翰结束他古代用手写的书信时,有一句话对我们现在这些用手指写信的人说仍具有现实意义:“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这对约翰来说是现代科技),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约贰1:12)
正如尼尔•柏思曼(Neil Postman)提醒的那样,像电邮这种沟通的科技,更多是影子对影子,超过是人对人的沟通。一份电邮有我们身上一些部分,但是我们个人方面有更多部分是不能发送出去的。在一封电邮中,我们发送的是我们的影子。这篇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也是如此。格鲁希乌斯说,数字沟通这种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是扎根在神在创造中的设计。
“除了犹太教以外,基督教信仰与任何其它宗教的一个差别,就是它宣告宇宙被造是好的,神把祝福加在宇宙之上,神要用物质作为媒介与人类相交。而且我们有道成肉身的教义,这就像在约2:1-12中,耶稣把水变成酒,变成最好的酒。那是亲临其境,那是人的相交,享受美酒,耶稣祝福这一点。”
但是我追问,为什么使徒自己的喜乐与身历其境体现的相交联系在一起?格鲁希乌斯回答说:“我认为这与人格互动有关。我们的人格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电邮的信息或推文当中。但我们是整全的生命,我们有感觉,有思想,有想像,有身体,我们样子不同,我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不一样,例如我们的音调不同。有多少次我们与人网上沟通出现问题,是因为没有语调的缘故?我们开玩笑,某人把这当真,被冒犯;或者我们说一些严肃的事,人以为我们在开玩笑。所以我认为,人有完全的喜乐,是因为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在声音、触摸、外表、时机方面有互动。有时在人面前我们安静有时,或与人同哭有时,或与人同欢笑有时。”
所以社交媒体和电邮(身外的沟通),可以是我们身历其境体现的关系的一种有用延伸,但这并不能取而代之。所以我问我里面的自己,没有身历其境体现的沟通带来的方便,是否正在削弱历其境体现的沟通的喜乐?我是否在生活中真正看重亲身的,面对面的关系,胜过我在网上脱离身外的关系?我面对面的关系,与我邻舍,与我妻子儿女的面对面的关系,是否因为我忽略了身历其境体现的优先次序和喜乐而受到伤害?
改变5: 我们正对聚集的教会失去兴趣
无可避免的是,失去这种身历其境的喜乐,在星期天早上教会空荡荡的长凳上表现出来。
基督教信仰是扎根在基督的道成肉身之上,这种深邃的面对面的现实,塑造我们的相交(约翰二书12节,约翰三书14节),我们最终的盼望(约翰一书3:2),以及我们活在神面前的生命。iPhone在这方面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优势。
“我们有集体敬拜整个的动态关系,这在圣经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神以祂百姓的赞美为居所(诗22:3)。当人来,用心灵诚实敬拜,这就有了圣灵的同在和动工,这是不能通过Skype群聊再现的,那肯定只是退而求次的安排。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应当聚会。我们应当彼此在一起敬拜,一同认罪,一同相交,接纳人,表明我们对人的爱,与哀哭的人同哀哭,与欢笑的人同欢笑。”
如果我们把没有身历其境体现的关系放在优先地位上,我们就忽略了在洗礼、主餐、集体音乐敬拜、按手、甚至讲道时极深邃的,身历其境体现的现实。正如约翰派博牧师过去曾经解释的那样,用耳机听的讲道录音,不能取代坐在座位上亲身听的讲道,因为讲道是“释经式敬拜”,是聚集在一起集体敬拜经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植入在聚集在一起的人当中。在神百姓的聚集当中,“讲道就成为独当一面与永生上帝的相遇。”
我们是真正看重地方教会身历其境体现的实在吗?即使我们星期天现身教会,我们是不是在查手机,玩弄手机,想找一些更有意思,更娱乐人,更抽离身体之外的事,胜过寻找在亲身出席的相交中带来的神的喜乐?
改变6: 我们对我们的言语变得越来越随便
加上所有这些网上问题,我们还对我们的言语变得随便。
我们为什么会在网上如此快快论断其他人的动机,我们为什么如此大胆批评其他人?我们为什么会在网上说一些我们面对面时绝不会说的话?为什么数字沟通如此容易让我们取笑他人?
我非常心急要问格鲁希乌斯博士这个问题,他的回应,是再次回到脱离身体之外这个问题上。在一种非常深邃的层面上,当我们在网上与人互动,我们很快忘记了这些是有灵魂的人,很快忘记了“我们是与存到永远的生命进行互动。”他说,抽身在外,受到干扰的思想尝试进行多任务处理,这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特别轻率,有过分批判人的潜在可能。
他说:“我们上网时需要诚实,我们应当带着祷告的心在网上进行沟通,我们需要抵挡冲动。而我并不总是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我已经删掉不止一些Facebook上的留言。但要记得,我们是在神面前做这些事,我们是在与存到永远的生命互动。我们对人的结局会有影响,甚至通过一篇推文也是如此。我想如果我们有这种看见,这就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严肃感,我们就不会更容易变得轻率。随便轻慢是我们这个时代极其可怕的罪。神如此多次在圣经中告诉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语。箴言对此说了一次又一次。神告诉我们要小心如何说话,我们的言语要寡少(箴10:19–21;17:27)。这些科技让我们无休止说话。我们说的,可能并不是实际的声音,但这是某种信息。”
他说:“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编辑我们自己,意识到通过媒体进行的沟通有极大益处,但也有不利的地方。”
http://www.desiringgod.org/blog/posts/six-ways-your-phone-is-changing-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