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中的福音信息(Nathand Pitchford)

作者: Nathand Pitchford

传道书因着它公开,贯穿前后的消极态度,一直困扰着福音派学者。事实上,有人认为它有异端思想,比如,传道书3:19-20被人认为是否认死人复活,所以人质疑它是否应当被列在圣经正典之中。除此以外,即使那些接受它是属于圣经正典的解经家,其中大部分人如果不事先提出一些保留意见,就不愿意去讨论传道书中的神学思想,这样的保留意见比比皆是,例如:传道书是从一个生活没有智慧,对结果感到懊悔的人的角度来写的,它的目的不是表明积极的基督教生活哲学,而是说明不合基督教教训的世界观的悲惨结局。所以它的教训不应该以命令的形式应用在基督徒身上,而是应当被看作是禁止性,警告性的。类似地,一些人认为它的教训从旧约启示的程度来看是恰当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今天用同样的方式来写的话,他就是得罪干犯更大启示的光照了。这种看法至少还有一点正确的成分,但实际上是否认了旧约和新约教训的完全一致,两者只不过在精确的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

和这些各样的方法不同的是,我要指出,传道书完全是福音性的,尽管它没有新约教导一般的精确和清晰;作为对生活意义和目的的福音性讨论,传道书对基督徒,甚至今天的基督徒,都是有命令作用的。为了表明这一点,本文要按传道书的教导,首先分析这个世界在人类堕落之后实际的光景;然后要看对这种真实光景消极,或者说是以世界为导向的回应;第三,我们要看对这种真实光景积极,或者说是以福音为导向的回应。

关于第一点,就是这个世界服在虚空之下,所罗门(我相信传道书的作者一定是他)说的,其实一点也没有超越新约时候使徒亲自教导的范围。他说得可能更有力,他是重复讲述,但他说的,就是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和保罗所说的“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罗8:20)是特别一致。而且,当我们看传道书 7:29:“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这种相似的程度就更加惊人了。 肯定这正是新约的教导,比如罗马书第5章详细解释了亚当的堕落,把那些原本被造时是“甚好”的事物投进普遍的败坏之中。这个教义根本不是消极悲观不恰当,事实上是那毫无商量余地的根基,无条件恩典的福音就是建立在这根基上的,我们从罗马书前三章也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传道书对堕落后的人类世界有完全实在的评价,细致系统地描述了人服在其下的虚空,结果就是,人以为可以在其中找到永远的好处和快乐的事情,传道书是没有一样不加以揭露的。所罗门凭经历,体会了各样外表令人快乐的事物,发现所有都不能令人满足。他的这种看见很自然就形成了面对全世界都是虚空的这个实情的回应,这种虚空是和人对世界的看法对应的。讲到“吃喝,享福”的部分(例如传 2:24)是最好地总结了这种回应,这样的命令是建立在几种原则之上的,比如,把人的精力耗费在虚空之事上,这是很愚昧的;所以人应当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之乐,而不应该在同样的这些事情上追求更大的好处,导致最终的挫败和毁灭(见传 2:22-23)。如果世上一切事情都是虚空,人就不应当为得到更多劳苦,而应该最好利用他所得到的一切 - 如果他有吃的,让他享受这食物,而不要耗尽自己精力去追寻更奢华的筵席,这和他花费更少麻烦劳苦就能吃到的一般食物一样,也是很快就要消失的。

请注意,这意见尽管还没有说到福音的真理,却是和新约的教导完全一致的:就是第一,人应该以自己有的为满足(腓4:11;提前6:8),不要为必消亡的财富劳力(约6:27);还有,尽管被造之物因着人的堕落而服在虚空之下,然而神所造的是好的,人应当感谢着领受(提前4:3-5)。

我们在传道书里看到的终极要点,就是它恳求读者面对审判和得到怜悯的信心这永恒真理的光照,作出回应;因着这点,传道书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福音性的。因为所罗门不仅赞扬了面对这虚空世界的事过一种节制,感恩生活的做法,他还要求人对隐藏在这个世界后面,那存到永远的实在之事作出回应。按这样的上下文,我们就可以毫无错误地肯定,传道书有福音的主题。所罗门认识到的那些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并且他用来鼓励人接受恩典福音的实在之事就是:

1. 今生的果效有永恒的意义(传 3:1-15);
2. 神要审判全人类(传 3:16-17);
3. 只有那些敬畏神,信靠神怜悯施恩的人,才会永远幸福(传 7:18; 8:12-13; 9:7);
4. 被神接纳的那些人,就是那些顺服有预表作用的圣殿敬拜礼仪的人;而不是那些发誓要有极大善行,如此积累功德的人;是那些服从接受在正确敬拜中体现出来的福音真理的人(传 5:1-6);
5. 那些按着和依靠行为相反的原则被神接纳的人,生活应当节制谨慎(传7:1-27,等);
6. 这样的人也不可让财富和这个世界的欢乐(这些都是虚空)夺去他们永远的益处(传5:10-14);
7. 有人被这个世界的欢乐引诱走上偏路,有人因为追求靠自己的义而站立,被引向偏路;这两等人都要灭亡,只有那敬畏神,认识到他的好处是在神手中的人才会存留到永远(传7:16-18);
8. 人应当意识到今生的重要性,只有在今生,人做的事,作的决定才会对他的归宿有任何影响;在塑造将来方面,人死后的时间是完全空白无用的,只有今生才有直到永远,塑造人归宿的意义(传 9:1-6)。

我们从一开始,即使最随便浏览一遍都可以看出,传道书认识到永世的审判,这审判必然导致所有人的灭亡,因为所有人都是不义;它也认识到怜悯只会临到那些敬畏神,不依靠自己行为的人身上。另外,这种认识是和人怎样看待预表性的圣殿敬拜礼仪直接相关的。那些大大起誓,仿佛配得赏赐的人,是在献愚昧人的祭。只有那些服从地接受信心,以此敬拜的人,才会得神接纳。当我们看到一些经文,是有的人认为是否认死人复活的,我们就应当从人在这地上的一生会带来直到永远的后果,这后果要在神最后审判的时候显露出来这个主题来理解;从总体上看这本书,意思就变得很清楚了,就是人死了,他在永世里就不能再做任何决定他归宿的事情了 – 就是说,他是永远不能做任何带来祝福或咒诅的事情了;但人在永世里并不是对善恶一无所知。

也许传道书的顶峰,那浓缩了这本书的主题,把它的主题带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洞察到这一点所带来的震撼是胜过任何一处的,就是第9章14到16节的这一段了。值得我们马上注意的是,所罗门表现出对实用智慧那让人惊奇,广泛多样的认识之后,他说了一些他认识是有极大智慧的事情。他自己承认,和他前面如此强调的智慧不一样,这里讲的智慧在程度上是不一样的。这令人震惊的智慧是什么?它包含在这简单的小小故事里:一座小城受到围攻,在即将要被毁灭的一刻,一个贫穷的人,用他的智慧挽救了这城;但这贫穷的人遭人大大藐视。如果这个故事表达的仅仅是,实际的,现世的智慧与人有益,但不受人的赏识,那么它就远远达不到所罗门认为这是他智慧顶峰的评价了 – 确实,他讲的其他很多事情,至少在洞察力和对人的帮助上,是和他的这个看见等同的。但如果所罗门在这个比喻中是表明一个“谜语”,就是和旧约救赎历史相称的如影一般的事情,就是基督要救他的百姓脱离他们众多的敌人,他如此行事,显出他的贫穷,遭到那些他在他们当中来往的人的藐视这个事实,那么这样,只有这样,这个故事才配得上所罗门的赞誉。

所以,尽管传道书肯定主要是讲这个世界的虚空(这虚空明显是人的堕落造成的),但在这表面之下,是对怜悯福音满有洞察力的分析,这福音是赐给那些不靠自己行为,敬畏神的人的 – 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掌管在神的手中,他要审判恶人,悦纳那敬畏他的人的作为。这样的人不是那些定意要讨神喜悦,自以为义的人,也不是那些起誓要行大事,献上祭物,仿佛这些是能给自己带来功德的责任的人 – 不,这样的人是那些用信心接受神所定规,带着预表的律例的人,那些能仰望那位贫穷,遭人藐视,用他的智慧拯救主的余民的人,他的智慧要带来救恩。

不幸的是,人们经常忽略传道书,认为它讲的是一种我们不应当接受的哲学。事实上,各处的人,在如今这个时代,正如在历史上任何其他时候 一样,是极需要这种智慧,这智慧认识到这个世界是虚空,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寻找那能永远满足他们的事情,要导致最终的愁苦。相反,人一定要让他们的灵魂安歇在神主权的恩典之上,求得他们直到永远的益处,学会享受这个世界,看它是从神而来的礼物,为此向神感恩,但不应该以牺牲更大的益处为代价去加以追求。

http://www.reformationtheology.c … clesiastes.php#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