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人嗤笑:基督作为的核心,而非穆罕默德作为的核心

约翰派博 / 2006年2月8日

(鉴于最近发生的巴黎《查理周刊》总部枪击的事件,重温九年前的这篇文章实属必要)

上周伊斯兰教抗议丹麦一份报纸刊登嘲笑穆罕默德漫画的示威,又一次生动描绘了穆罕默德和基督之间的不同,以及分别跟从这两位意味着什么。并非所有穆斯林都认同暴力,但我们仍看到一个极深的教训:穆罕默德的作为建立在受人尊重之上,基督的作为建立在受人羞辱之上。这产生出对受耻笑的两种截然不同反应。

基督若不受辱,就无拯救可言。这就是祂拯救的工作:受侮辱,受死,拯救罪人脱离神的忿怒。神早在诗篇就应许基督要走受嗤笑的道路:“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诗 22:7)“祂被藐视,被人厌弃……祂被藐视,好象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祂。”(赛 53:3)

事情实际发生的时候,要比人预料的糟得多。“他们给祂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祂头上……跪在祂面前,戏弄祂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祂脸上。”(太27:28-30)对于这一切,祂的回应是耐心忍耐。这就是祂来要做的工作。“祂象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赛53:7).

穆罕默德并非如此。而且穆斯林并不认为耶稣受了羞辱。大多数穆斯林得到的教导,就是耶稣并没有被钉十字架。一位逊尼派穆斯林写道:“穆斯林相信阿拉救了弥赛亚脱离钉十字架的耻辱。”1 另外一位补充说:“我们比你们(基督徒)更尊崇(耶稣)……我们拒绝相信神会容许祂在十字架上受死。”2 一种基本的穆斯林冲动,就是要避免十字架的“耻辱”。

这是基督和穆罕默德,以及一位穆斯林和一位跟从基督的人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对基督而言,忍受十字架的嗤笑,是祂使命的核心部分。对于一位真正跟从基督的人而言,为基督的荣耀安静受苦,这是顺服的核心部分。“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太5:11)耶稣生活在这地上时被人称为杂种(约8:41),酒徒(太11:19),亵渎神的人(太26:65),鬼王(太10:25);并且祂保证说,跟从祂的人也要受到同样待遇:“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祂的家人呢?”(太10:25)。

对基督的讽刺讥笑一直持续到今天。马丁▪ 斯科赛斯执导的《基督的最后诱惑》把耶稣描绘为被疑惑压垮,受制于性的贪欲。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安德雷▪赛拉诺,把耶稣描绘为钉在十字架上,沉在一瓶尿液中。《达芬奇密码》把耶稣描绘为仅仅是一个必死之人,结婚,生儿育女。

跟从耶稣的人该如何回应?一方面,我们伤心愤怒。另一方面,我们与基督一致,接受祂所受的苦,在我们的患难中大大欢喜,与使徒保罗一道说,主必报应,让我们爱仇敌,用福音把他们赢取过来。如果基督通过受羞辱成就祂的工作,我们也必须同样行。

当丹麦报纸《日德兰邮报》刊登十二幅描绘穆罕默德的漫画时,穆斯林世界的喧嚷是强烈的, 又是充满暴力。穆斯林焚烧国旗,点火焚烧大使馆,用石头投掷至少一家基督教教会。漫画家们就像在他们之前的英国作家拉什迪一样,因怕丧命而躲了起来。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门没有一位受辱救主的宗教,不会为了把讥笑的人争取过来而忍受侮辱。这意味着这门宗教注定要承担那无法承担的重担,就是维护一个并没有死而复活,使人能承担这重担的人的声誉。这意味着耶稣基督仍然是人与神和好,人与人和好的唯一盼望。并且这意味着跟从祂的人必须心甘情愿“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3:10)。

1 Badru D. Kateregga 和 David W. Shenk所著《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一位穆斯林与一位基督徒的对话》(Nairobi: Usima Press, 1980),141页。

2 引自J. Dudley Woodberry 编辑,《走在以马忤斯路上的穆斯林和基督徒》中的《穆斯林世界》(Monrovia, CA: MARC, 1989),164页。

http://www.desiringgod.org/articles/being-mocked-the-essence-of-christs-work-not-muhamm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