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情感生活和我们的情感生活不完全相同

作者:凯文·德扬

接续昨天的文章,《神无情欲波动:苦难世界的盼望》,以下内容摘录自凯文·德扬(Kevin DeYoung)在2010年T4G大会上的发言,《奇异的爱,怎能如此:我主我神竟为我死?——为何神不受苦,这让基督受苦的福音更显荣耀》。

凯文·德扬首先提出“定义我们使用的术语”:

我先下定义,一个相对简单的定义。我说的神不能受苦(神无情欲波动),指的是神不能受苦,不能受外力影响。与这定义相关的,是关于情欲和情感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认识神的内在生活?祂有情感吗?如果有,祂的情感和我们的情感是一样还是不一样?我们后面会再来讨论这些问题,但现在我只下一个简单定义。神不能受苦,神无情欲波动,指的是神不能受苦,不能受外力影响。

然后在演讲的下半部分:

3. 神的情感生活和我们的情感生活不完全相同

这是整场讨论最难的部分。我教会里有一位女士反复问我:”神到底有没有情感?”我的回答从来没有让她满意过。我也不确定这次是否能让她满意,但我还是要试一试。

显然,在一种意义上,神有情感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圣经告诉我们,神会忧伤;祂会愤怒;祂大大欢喜;祂受感动同情人,满有怜悯,爱满溢。所以,如果愤怒、喜乐、同情是情感,那么神就是有情感的。我们不应害怕用圣经的说法来讲神的事情,圣经充满了表达情感的语言。如果我们试图把神的情感生活搁置一旁,认为这不过是人谈论神的一种方式(神格拟人法),那么我们要付的代价就太高昂。我们剩下的,就是一位看似高高在上神圣、遥不可及的神。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说神有情感,和我们一模一样。

首先,什么是情感?每个人都在谈论神和情感,却几乎没有人下功夫定义什么是情感。情感是心脏泵更多血液,腺体释放内啡肽时发生的事情吗?那么神不可能有那种情感,因为祂不是由腺体和化学成分组成。

有人打你小腹一拳,你的感觉就是情感吗?你会感到疼痛或愤怒。或者有人给你挠痒痒的时候,你想咯吱咯吱地笑吗?那么,很明显,神不会以这种方式体验情感,因为神是灵(约4:24),祂没有身体。

同样,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们都会同意,有些情感对神来说是不恰当的。神不会焦虑,不会紧张,不会心生苦毒。神绝不会像我们一样被情感所胜。情感不会像对待我们一样,让祂不由自主被席卷而去。

相对于任何事或任何人的时候,神都不能有情欲波动。这就是说,神不能在祂的本性、意志、知识或情感方面遭受改变。我们都会认同,就本性而言,神不能遭受改变;祂的本质不改变。我们也会认同,祂的意志和知识不能遭受改变;神亘古的旨意和预旨不改变,因祂全知,祂的知识也不能有所增减。

但祂的情感呢?说神的情感生活不能遭受变化,这正确吗?我们真的能说神的内在生活是不改变的吗?是的,从绝不能被动受影响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按“感动”这词严格的意义,我们不能感动神流泪。祂不会被愤怒胜过;祂不会爱什么;祂不会变得沮丧。情感不会贸然临到祂,迫使祂以某种方式行事,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或改变祂的情绪,由坏变好。神完全自由。祂根据自己不变的意志,不变的旨意,而不是改变的情感状态来做决定。

那么什么是情感?范浩沙(Kevin Vanhoozer)几个月前出了一本新书,他论证说,神的情感是 “富有价值,基于关注的构想”。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在构想某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对它进行解释,表明一种意义。构想,很简单就是我们如何感知、理解或衡量我们身边的世界。情感是一种类型的构想。如果有人拍一拍你的后背,你的回应可能是愤怒或喜悦,这取决于你如何解释这一巴掌。如果你走在一条黑暗的小巷里,有人拍你后背,你会感到恐惧。如果你射门后队友拍你后背,你会感到喜悦。同样的行动,不同的构想。

范浩沙把神的情感称为一种富有价值,基于关注的构想,他是在用超级聪明的说法,说神对祂创造的世界感兴趣。而且祂总是在衡量正在发生的事。然后祂根据自己的品格和旨意,对正在发生的事做出价值判断。祂对情况的构想,结果带来指向某个对象的愤怒、哀伤、喜乐或爱。

在这里,我们看到前面对情欲和情意所作的区分是很有帮助的(在上文,作者指出“情欲”是被动,非自愿,“情意”是主动和自愿;情意是正确思维的结果,情欲无序、方向错误,因此常常与有罪的意愿相关;情欲是把人席卷而去,威胁要辖制人的情感。——译者注)。“情感”一词并没有出现在任何英文圣经译本当中。直到启蒙运动的时候,思想家才开始使用这词。在那之前,他们讲的是情欲和情意,那是好得多的范畴。但现在我们一开始就默认用情感思想问题。

如果我们把情感等同于从前意义上的情欲,那么神就是没有情感。但如果我们讲的是情意,那么祂就是有情感。神的情感是认知性质的情意,涉及祂对一种处境的构想。我们所说的神的情感,大部分是祂对在祂的创造界发生的事进行的评价。因此神有真实的情感,但这些情感总是积极,不是被动强加给祂,不是由别人发号施令加在祂身上的。神内在的情感生活不遭受改变,因为祂的情感来自于祂客观、永远正确、以价值为基础的构想。

我们讲到神的情感生活时必须牢记这一点:祂改变的外在情感,不过是反映出祂内在、不变的本性和品格。神的这些“情感改变”,与祂的造物在时间之内的改变相关。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经文讲到神后悔或改变祂的心意。但也有大量经文告诉我们,神的心意不改变。这两方面最好的例子,是在撒母耳记上15章。在11节,神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35节告诉我们同样的事情。但我们在29节看到:“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祂迥非世人,决不后悔。”因此在这里,在同一章,我们同时看到神改变心意和不改变心意两方面的证据。要理解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明白,在一个层面上,神可以后悔,在另一个层面上,祂不可能后悔。

在这一段经文,神后悔,因为扫罗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神改变。神的改变是对别人改变的一种回应。事实上,神的“改变”显明了祂不变的品格。神为祂自己名的荣耀,为义和公义大发热心,这从不改变。但是当外在世界改变时,神与这世界的关系也改变。因此,当扫罗的行为改变,本质和旨意不改变的神,选择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回应扫罗,为要对神祂自己自己信实。神改变祂的心意,为的是不改变祂的心意。

思想神不改变和祂情感生活的一种办法,就是思想通过棱镜折射的白光。这光不改变。它的性质一致。但它通过棱镜时,我们看到这白光呈现为彩虹的所有颜色。同样,神不变,不受苦,没有情欲波动,但是当祂的本性和品格通过不断变化的棱镜折射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差异。不同的颜色并不是幻觉。我们真的看到这些颜色。它们真实存在,就像神的情感不是幻觉一样。这些不同的颜色,是同一白光的表现,就像神与这世界的情感互动,是祂不变、不受苦,没有情欲波动的品格的表现一样。

https://media.thegospelcoalition.org/static-blogs/kevin-deyoung/files/2010/04/T4G-2010-KDY-v_2.pdf

题外话:

你读古代基督徒作品的时候会留意到:我们主要讲的是基督同受我们的苦难,他们主要讲的是我们同受基督的苦难。—— Matt Smethurst

过去人上教会,求他们的苦难可以得到解释;现在我们上教会,求自我感觉可以变得更好。—— Carl Tru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