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Reinke
网络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你,让你点击、上下滑动、双击、欢笑、哭泣和分享,让你深夜还在网上,然后早上醒来再来一次。如果我说我不想把渴慕神网站上的文章和《问约翰派博牧师》的播客节目变成你每天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我就是不诚实了。当然我想这样,如果情况是这样,我会非常感恩。
因此这篇文章是与直觉对抗,讲如何在较短一段时间从社交媒体抽身而退,目的是重新调整你的生活习惯和优先次序。我要鼓励你,但更重要的是,我要你在一个没有数码刹车的世界找到数码健康和平衡。
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大多数这些智能手机使用者都需要安排一段时间进行数码排毒。
刻意离线
和你们大多数人一样,我不能完全离线,或逃避我的手提电脑、手机短讯或每天的电邮,但我能进行数码排毒,有两周禁食时间,摆脱社交媒体。两周看来是恰当的时间,如果这在你听起来就像是永恒,或是不可能的事,仿佛你内在生命的某些部分会因营养不良而死,那么其实你早就应该进行一次数码排毒了。
统计数字让人不安。Facebook的平均用户现在在该公司的系列平台(Facebook, Instagram, Messenger)上日均花费五十分钟。这数字还在上升,完全是托赖马克·扎克伯格聪明的设计,他要的,就是争取你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当中许多人是太过心甘乐意把这关注交给他。
那么我们怎能抵挡冲动,不去点击我们电话上的社交媒体图标,跳进数码随机的老虎机,这一切都是社交媒体一步一步用新的、甜甜的方式向我们的眼目奉上的。以下就是数码排毒的十二个步骤。
1. 认识社交媒体的真相
第一步就是承认,我们许多人已悄然形成一种不加批判和幼稚的观点,来看Facebook这样的网络巨人。我们需要有片刻时间分析评价现实,其中一段让人清醒的坦诚直言来自市场营销大师Seth Godin(他是刻意不在社交媒体上活跃)。
Godin 最近说:“发明社交媒体,并不是让你变得更好;发明社交为媒体,是让你为公司赚钱。”也许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对人很有帮助。他继续说:“通过社交媒体,你成为公司的雇员。你是它们销售的产品,它们把你放在一个让笼中仓鼠不断奔跑的小轮子里,时不时给你扔一些小小好处……社交媒体的大公司已经改变,从极其重要和有用的公益性质,创造极大价值,变成上市公司,落在极大压力之下,要让它们的股价上升。”
而股价正在上升。Twitter的价值上下波动,但公司估价介乎100亿和400亿美元之间。Pinterest现在估价介乎100亿到160亿美元。Snapchat价值160亿美元。但Facebook市值有3500亿美元,是社交媒体的巨无霸,现在是全美国第六大最有价值公司,估计在将来几年要达到1万亿美元。
只要这些在仓鼠轮子里的仓鼠继续奔跑,不断制造出内容、分享和点赞,社交媒体平台的估价就会达到数以十亿美元计。这些公司靠你吃饭,从你的时间获益。
不用提的是,当我们转向如推特和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多过滤潮流消息,这些平台就控制我们看到(以及我们看不到的),这导致近期非常严重的关于算法偏见的指控。
2. 删除图标
不首先在手机和手提电脑上删除社交媒体app,我就非常怀疑自己能不能进行数码排毒。一些用户把这些图标藏在一个隐藏文件夹里。我发现最好就是把它们完全删除(我能用大约15分钟时间重装这些app)。这些app不在我鼠标和手指点击范围之内,对我来说就变得不可用了。例如我不能直接使用Instagram的时候,我使用电话的习惯就发生了根本改变。
3. 向你以数码为中心的存在死
在我对基督徒使用智能手机习惯的所有访谈和调查当中,神学家范浩沙对我说的一句话最令我难忘。他说哲学的哲言是“我思故我在”,这已被数码的格言“我联接故我在”取代。他说得对。
我们都被塑造,以为我们的存在局限于我们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如果我在社交媒体上不活跃,我还是否存在?
有两周时间,你快速回复的瘾就会终结,如果你要摆脱马上回复这互相捆绑的期望,你就必须预备好面对这现实。如果人要靠不断在线上的你,你就要让他们知道,你要抽身离开几周。你能抽身离开。我向你保证,你能存活下来。
4. 向接受人赞美的瘾死
也许更准确的格言是:“我被点赞,故我在。”
我们如饥似渴要得人的赞同,以点赞和转发为生存的粮,这些都是数码认可的小小标志。我们要被人看见和承认,我们要我们的照片、格言和智慧被人看见、承认,用点赞和分享这些给我们瘙痒的验证带给我们赞许。我们靠这些而活,如果我们要进行一次社交媒体排毒,这种心愿就必须死。
5. 向追求肾上腺素刺激死
我们也许有一种冲动,要首先发现和分享内容,收到独家消息,作最准时和最有预见性的人,在社交媒体直播的灾难中第一个到达现场,提出我们自己个人的洞见,用从前西部牛仔拔左轮手枪一样的速度发贴。社交媒体的直接特点快快就成了瘾。
当文化和道德堕落看来已经变得火热,就像现在的美国,人特别难以想象,如果我不积极参与转发,我怎么可以拯救这世界。
请深呼吸。没有这些,一切仍会安好。
6. 更热切追求属灵操练
我对8000名基督徒的调查,最结论性证实了一件事:我们当中大多数热衷于科技的信徒,很急切要推迟或出卖我们早上的灵修,以此换取在早上宝贵时间进行数码消遣。
我们一把拿起我们的电话,关闭闹钟,然后习惯性开始点击,要得到数码糖果。当我们把我们的社交媒体从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早上拿走,我们就把手机推到看不到的地方,更热切和更快快聚焦在属灵操练上。两周的排毒可以帮助你在生命中重新设定这种优先次序。
不管你还会做什么其他事情,务必要在这两周之内读诗篇、箴言和整卷新约圣经。慢慢读诗篇139篇,让你的心灵沉浸在一层又一层宝贵的真理,表明神接纳和爱你,在你之上行使大能的真理当中,让这些应许胜过你在网上追求的每一样数码自我留意和接纳的小小好处。
7. 开始读大部头的书
开始去读那种要花你许多天时间投入,那种要求你专注,连续好几天停下又开始的书。
读一些大部头和极重要的著作。开始读O’Brian’s的海洋小说系列,或者Shelby Foote的《重访美国内战》,或William Manchester的丘吉尔传记,或托尔金的《指环王》(或者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译者推荐)。让这些伟大著作的清风在你生命中吹过,洗去数码突发新闻直接冲击的沾染。
8. 开始做一个大项目
换一种说法,现在你已经有了自由时间,就不要用在看电影上。重拾你关键的人生目标。用两三天时间,只是用来明确神的地位,你生命的优先次序。然后根据这些呼召,努力完成一个与这些目标一致的大项目。
对我来说,数码排毒和写书是并行的,一样要求另外一样。对其他人来说,可以在夏天与家人和朋友度假时安排一次数码排毒。换言之,你必须要找到不使用社交媒体的好理由。
9. 与人面对面见面
神造我们,是要我们认识人,也被人认识。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社交媒体挤掉了我们生命当中更重要的关系。要更刻意与朋友面对面见面。亲自见面,排满两周的日程安排,面对面与朋友一起吃午饭吃晚饭。
10. 节食和数码排毒同时进行
节食就是切断你对糖的热爱。数码排毒就是切断对自我赞同这糖精的热爱。这两场战争都是与犯罪的肉体争战,两种经历类似。这些争战(不吃垃圾食品,不使用垃圾社交媒体)是如此互相交织在一起,在你脱离社交媒体的时候,考虑进行身体方面的节食,甚至同时禁食,这是有智慧的做法。我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点,但对我来说,我若纵容身体方面的食欲,要压制我对社交媒体的胃口,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当然节食,特别是前一两天的时候是难的。这很艰难,然后会变得更容易,我们开始在第三四天的时候看到成果,这正是进行数码排毒时发生的事情。第一二天人很痛苦,但过了一阵之后,我们经历健康的好处,得到的益处会变得更明显。
11. 开始写日记
拿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开始写日记,记下这一切的经历。如果你上了智能手机的瘾,那么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数码排毒一样,更能揭露你所爱、渴慕和渴求的。离线两周,这要迫使你面对你最深处的不安全感,看到你赖以生存的所有这些渴望,迎头对付这一切。
这两周要成为深入自我发现的时候,这时候要求认真思考你的感受,在这进程中你变得更多(或更少)怀念的事情。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这是值得的。
12. 请不要宣告你的回归
两周快结束的时候,你会仍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吸引力,要在线上被人看见、被人欣赏,我可以向你保证,你会迫切要在Facebook上发文,讲你从脱离社交媒体两周学到的10件事。
千万不要这样。
社交媒体排毒的重点,就是过一种脱离线上打卡记录对你个人赞同和接纳的生活,而不是储存足够弹药供以后使用。
如果你高调归回,写一篇文章讲你学会的所有功课,你就是为了一种线上的目的,亵渎你离线的时间,这几乎是完全让这场试验变得没有意义,就像你告诉每一个人你禁食一周,为的是让其他人可以看见和留意(见马太福音6:16-18)。
简单融入
简单融入,重新上线,现在你有了更好和更深思熟虑的习惯。你会很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人留意到你曾经不在。在心里牢牢记住这一点,甚至把这记在日记里,作为对这场实验的最后一条反思,供以后更多思想。当你回归时,请看看有多少没有看过的信息,是需要你马上回复的(或有多少是你不需要回复的)。
我爱我的电话,我爱社交媒体,我爱我所有的数码朋友,我在过往几年认识他们,他们与我有共同的福音兴趣。我不会用社交媒体交换许多事情——但我愿意有一段时间放弃社交媒体。我认识一些基督徒。他们已经尝试一种类似的排毒,再也没有重回社交媒体。他们跳出仓鼠的轮子,得到好处。这是做这种决定的很好时候。
无论用什么方式,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把一些时间分别出来,进行数码排毒。如果你重返社交媒体,你会更有可能看到你所做的事的战略价值,把它与我们生活中虚空的数码习惯分别出来。然后拿起你的电话,为荣耀上帝的目的使用电话。这样的时候,是奉献生命和在灵里得自由,关注目标,扩充眼界的时候。
http://www.desiringgod.org/articles/know-when-to-walk-away